在本次快船与掘金的系列赛中,初看上去似乎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。在G1和G2两场较量中,比分紧张胶着,充分展现了双方实力接近的特点。G1中掘金加时险胜仅2分,而在G2快船虽复仇,但也只是以微弱优势胜出。然而,在看似平衡的竞争之下,胜利的天平已悄然向快船一方倾斜。
这种倾向主要源于G2中小卡(卡梅隆·安东尼·戴维斯)的出色表现。他重新找回了巅峰状态,以惊人的攻防强度独揽39分,其中19次出手命中15次。这样的表现使得掘金在防守选择上陷入了犹豫,难以有效应对小卡的攻击。
进入G3,两队移师快船主场,掘金全队,尤其是年轻的代理主帅小阿德尔曼明显感到压力增大。他们更注意了小卡的走位,但同时也面临其他困扰。例如,近来掘金的更衣室被流感侵袭,穆雷受影响最大,体能出现缺口;而小波特则因关节扭伤,状态堪忧。
比赛中,掘金对小卡更加重视,更加注意他的走位,不再让他轻易进入甜点位。然而他们不敢再将防守资源过度集中于哈登一人身上,不再寄希望于切断大胡子的传球线路就能瘫痪快船的整体进攻。与此同时,快船除了哈登和小卡外,还有鲍威尔等后手储备。鲍威尔在G3首节就站出来,以三分冷箭打破得分荒。
尽管掘金明白鲍威尔的威胁,但在哈登和小卡同时在场的情况下,他们只能将防守鲍威尔的优先级后置。这种选择虽然无奈,却也受限于掘金的大名单深度。在防守端丢掉一些分数,只要在合理区间,他们依然可以依靠流畅的进攻来弥补。
然而随着比赛的进行,哈登和小卡的牵扯使得防守资源愈发紧张。不仅鲍威尔找到准星,连克里斯-邓恩这样的球员也在外线有所建树。掘金开始陷入应对无能的陷阱,前方暴风骤雨般的攻势已难以抵挡。
首节后段开始,掘金的防线被快船的战术设计所击破。威少的登场成为了快船设局的“诱饵”,而快船的轮换深度开始展现出来。哈登的不讲理撤步三分、鲍威尔的造犯规罚球以及之后的连续得分,都让掘金的阵脚大乱。
进入次节后,掘金的防守口袋在快船的持续拉扯下彻底失去了伸缩性。快船的每次进攻都超出掘金的预判,无论是内外线的攻击还是补篮勾射,都让掘金队疲于应对。
从次节开始,场面上彻底变成了一边倒的局面。快船的后手拳、后备力量不断涌现,而掘金名单中却无人能站出来为约基奇分忧。也许只有到了这样的时刻,掘金管理层才会意识到前任总经理的决策失误所导致的后果。那些被放走的波普、布鲁斯-布朗等优质球员以及决策上的连续失误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导致了G3的失败。而这一场球的失败只是开始,整个系列赛的走向已经对掘金亮起了红灯……